『北京』出台《市域(郊)轨道交通设计规范》,通勤市郊铁路宜6至15分钟一趟
发布日期:
2022-04-07

为适应北京市市域(郊)轨道交通的发展需要,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战略目标,《市域(郊)轨道交通设计规范》近日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上发布。新规范将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新规明确,服务于通勤的骨干线路,根据客流需求,在主要路段初期高峰时段发车间隔不宜大于6分钟,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5分钟。


『北京』出台《市域(郊)轨道交通设计规范》,通勤市郊铁路宜6至15分钟一趟


将构建“1小时交通圈”


市域(郊)轨道交通是什么?规范提出,市域(郊)轨道交通是连接中心城区、副中心和半径50至70公里的新城、城镇组团和跨界地区,最高速度为120公里/小时至200公里/小时,为通勤客流提供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


市域(郊)轨道交通应主要承担北京市主副中心之间以及主副中心与多点新城、一区新城和跨界城镇组团之间以及具有大量出行需求的区县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以服务于通勤客流需求为主,以满足通学、商务、旅游休闲等客流需求为辅。其中,应为城市构建主、副中心70公里的1小时交通圈,30公里圈层45分钟可达。通勤乘客乘坐市域(郊)轨道交通的时间宜控制在30分钟至45分钟。


通勤线路6至15分钟来趟车


市域(郊)轨道交通的站点应设在哪?规范提出,车站分布应以规划线网的换乘节点、城市交通枢纽点为基本站点,结合既有铁路、城市道路布局和客流集散点分布确定。车站平均间距不宜小于3公里,在城市中心区及人口稠密区可适当缩小。


一天运营多久?几分钟来一趟车?对于这些乘客最为关注的问题,规范要求,主要服务于通勤的骨干线路,根据客流需求,在主要路段初期高峰时段不宜大于6分钟,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5分钟;远期高峰时段不宜大于4分钟,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0分钟。


接驳设置应满足公交优先原则


下车后的交通接驳是否便利,也是规范考虑的重点之一。市域(郊)轨道交通的接驳方式可分为步行、非机动车、公交、出租车和小汽车等,接驳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慢行优先和公交优先的原则。


其中,非机动车接驳设施应区分共享单车停车区和私人自行车停车区。公交车停靠站距车站出入口不宜大于50米。周边公交覆盖率较低的车站宜设置微循环公交的接驳。车站还应结合实际需求和规划用地情况设置小汽车驻车换乘停车场,若周边用地紧张时,可共用配建和公共停车场或与其他类型用地复合使用。小汽车驻车换乘停车场出入口距车站出入口不宜大于150米。


*本文转自中国轨道交通网,发布日期:2022-04-07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推荐

中企承建运营的特拉维夫首条轻轨开通
18日清晨5时40分许,随着一组轻轨红线列车组南北对开始发,这个以色列经济中心从此结束了没有轻轨的历史。列车运行声回荡在晨光熹微的天空,唤起了崭新的一...
地铁保障3936.4万人次出行
来源标题:地铁保障3936.4万人次出行“五一”假期,北京地铁全线网总客流量达3936.4万人次,其中北京地铁公司所辖16条线路总客流量达2976.6...
政策引导+需求推动,市域铁路建设提速,这些线路正在规划
在政策和都市圈的建设推动下,市域(郊)铁路建设速度加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运营的城市...
2023年1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
来源:交通运输部本文摘要:2023年1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1条,运营里程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