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台《市域(郊)轨道交通设计规范》,通勤市郊铁路宜6至15分钟一趟
发布日期:
2022-04-07

为适应北京市市域(郊)轨道交通的发展需要,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战略目标,《市域(郊)轨道交通设计规范》近日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上发布。新规范将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新规明确,服务于通勤的骨干线路,根据客流需求,在主要路段初期高峰时段发车间隔不宜大于6分钟,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5分钟。


『北京』出台《市域(郊)轨道交通设计规范》,通勤市郊铁路宜6至15分钟一趟


将构建“1小时交通圈”


市域(郊)轨道交通是什么?规范提出,市域(郊)轨道交通是连接中心城区、副中心和半径50至70公里的新城、城镇组团和跨界地区,最高速度为120公里/小时至200公里/小时,为通勤客流提供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


市域(郊)轨道交通应主要承担北京市主副中心之间以及主副中心与多点新城、一区新城和跨界城镇组团之间以及具有大量出行需求的区县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以服务于通勤客流需求为主,以满足通学、商务、旅游休闲等客流需求为辅。其中,应为城市构建主、副中心70公里的1小时交通圈,30公里圈层45分钟可达。通勤乘客乘坐市域(郊)轨道交通的时间宜控制在30分钟至45分钟。


通勤线路6至15分钟来趟车


市域(郊)轨道交通的站点应设在哪?规范提出,车站分布应以规划线网的换乘节点、城市交通枢纽点为基本站点,结合既有铁路、城市道路布局和客流集散点分布确定。车站平均间距不宜小于3公里,在城市中心区及人口稠密区可适当缩小。


一天运营多久?几分钟来一趟车?对于这些乘客最为关注的问题,规范要求,主要服务于通勤的骨干线路,根据客流需求,在主要路段初期高峰时段不宜大于6分钟,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5分钟;远期高峰时段不宜大于4分钟,平峰时段不宜大于10分钟。


接驳设置应满足公交优先原则


下车后的交通接驳是否便利,也是规范考虑的重点之一。市域(郊)轨道交通的接驳方式可分为步行、非机动车、公交、出租车和小汽车等,接驳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慢行优先和公交优先的原则。


其中,非机动车接驳设施应区分共享单车停车区和私人自行车停车区。公交车停靠站距车站出入口不宜大于50米。周边公交覆盖率较低的车站宜设置微循环公交的接驳。车站还应结合实际需求和规划用地情况设置小汽车驻车换乘停车场,若周边用地紧张时,可共用配建和公共停车场或与其他类型用地复合使用。小汽车驻车换乘停车场出入口距车站出入口不宜大于150米。


*本文转自中国轨道交通网,发布日期:2022-04-07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推荐

2023年1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
来源:交通运输部本文摘要:2023年1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1条,运营里程960...
践行“双碳”战略,建设绿色城轨 谱写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丨包叙定解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
本文来源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专家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创始会长、课题组长 包叙定1关于名称开始叫《城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研究》,后来“战略研究...
Gartner发布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
(本文来源 Gartner公司)Gartner发布《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帮助政府和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首席信息官(CIO)...
新中国首条地铁因战备而生!50多年后,北京织就一张巨大的地下轨道交通网
(原标题:迎接党的二十大 奋进路上看变化 | 北京地铁:从线到网的传奇)如今的北京,俨然一座“地铁上的城市”,人们被滚滚车轮运送着在地下穿梭,再从一个...